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投资机遇和挑战研究分析
秦捷| 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3-08-07

    【流媒体网】摘要:互联网的存在促使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产互联网的存在促使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数据生云计算,所以笔者认为云计算革命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


 

    互联网的存在促使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产互联网的存在促使数据量急剧增大,在大数据生云计算,所以笔者认为云计算革命在十年前就已经存在。他表示大数据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四个:计算机的计算资源、存储、带宽、网络接入的增长。

  为什么大型互联网公司先采用云计算?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在大数据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处理大数据就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从传统方式来看,处理这些大数据的费用非常昂贵,其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且很多数据都需要对实时的需求进行处理:如用户有各种需求,一个账号多端接入、随时随地可在线、内容(数据)在云中、按需订购、在线支付等。这就要求互联网公司的计算资源及存储都要求规模化,从而促进资源及数据的高度集中化。需求的指向是一个规模化、高密度、低能耗的硬件的基础设施,也就是数据中心。在解决硬件问题后,需要有对硬件进行有效、高效管理的软件。他认为这些软件有六个特征:透明、动态、弹性、租恁、通用、安全,这样才能满足新一代硬件的需求。

  大趋势: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变革

  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变革下正在或者将带来更多让人激动的产品、服务。秦捷觉得在个人、企业及社会公共方面将会出现许多新的技术与产品。

  个人方面

  现在互联网上已经有可以获取信息、社交、购物、娱乐、远程SOHO、学习、理财等的在线个性化生活及工作模式;多对多、实时的社交化通信方式;基于位置服务的购物、休闲、社交体验;个人数据的在线获取、存储和管理。

  在云时代与大数据时代下,未来可能有属于个人专有、自主定制化的云,满足个人办公。娱乐、移动等需求;可远程控制、自管理和状态优化的家庭设备,智能家居将会出现;Online Identity;人机自然交流、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新型的学习方法,包括人机互动与知识组织等。

  企业方面

  现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建立超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其特征为模块化、高密度、低能耗;IaaS服务模式逐渐成熟,SaaS的软件提供模式开始被广泛接受,如亚马逊的云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公司采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始冲击传统行业,比如金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金融的小贷款业务);精准营销与大数据驱动的产品快速迭代;企业IT的转变,从提供计算与存储等到提供数据、从提供信息到提供价值、企业IT消费化。

  未来五年、十年,可能所有的企业都会使用云,私有云、公有云或者混合云。此外大多数IT产品都会以服务形式交付,而基于行为分析的客户管理将会变得很普遍。所以,数据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数据运营成为企业竞争和成长的关键。

  社会公共方面

  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冲击下,教育、医疗、交通等行业均已出现各种相关应用,如一些数据化、社交化的新媒体平台;智能交通与城市数字监管;病历重医存储调用的医疗云。更具体的例子是德国劳工部从05年开始把全国各地的数据平台统一,根据大数据的挖掘,预测失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最容易找到工作。它每年为德国节约90亿欧元。

  未来几年,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帮助下,社会公共领域方面,如智能电网将会采用大数据的挖掘对其数据的采集、电网运营及优化发生极大的作用;医疗方面,可以给予医疗用户的数据进行新药研发,或者是个人健康的保险规划;城市方面,城市的公共设施可以进行智能化管理。更进一步来说,政府可以建立开放型的政府数据平台,做到政务公开、公民参与等效果。

  风险投资的投资机遇

  在谈及云计算及大数据领域方面的风险投资时,秦捷认为可以从关键技术(硬件、软件)、解决方案/平台服务、新型商务模式三个方面来考虑。

  关键技术(硬件、软件):目前已经大量的使用移动硬盘、低功耗的CPU以及新型的移动终端,语音和动作视频、多屏互动等硬件及相关软件也日益普及。此外,新型的数据中心会采用大量的新技术,如新型制冷技术、分布式存储器等。更让人期待的是,未来的智能终端变成可穿戴式设备,如手表、眼镜等。在软硬件方面,秦捷认为三四年以后才可能产生大量的应用。

  解决方案方面:IAAS及SAAS服务等都已经在电子商务或者其他行业应用;而在移动终端上的各种软件方案,包括行业应用、企业的移动平台方案等也纷纷被企业采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PAAS、企业社交网络等服务会非常普及,而金融行业、医疗领域等将会出现更多更专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

    当中国的华为们因为美国的“国家信息安全”而苦苦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一个月前,一起由美国前特工爱德华·斯诺登掀起的“棱镜泄密门”,给了华为们最大的竞争者重重一击。美国思科公司毫无意外的卷入了“棱镜门”,华为们开始抓住这次“棱镜”机遇,从自己的后院抄思科后路的反击。

  被外企霸占的国内市场

  长期以来,国内存储市场一直被外企所霸占。数据显示,国外存储厂商占据国内存储市场80%以上的份额,单IBM从存储到服务器份额都超过国内所有厂家之和;非国产存储产品占据国计民生行业比例惊人,其中金融业占据90%,交通行业超过80%,电信行业超过90%。

  由于外企在中国存储市场早已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使得我国在存储领域长期处于无法自主可控的局面。然而,由于存储产业门槛较高,因此中国存储厂商很多都是OEM国外品牌,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这也为我国信息安全埋下了一定隐患。于是,“谁能扛起我国自主存储的大旗”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华为凭借其在存储领域超过10年的持续投入和积累,依托“存以智用,融以致远”的创新理念,成功从Other Vendors阵营跃居主流厂家阵营,成为首个进入Gartner全球主流存储厂家名单的中国企业。

  尽管如此,当思科在中国市场经营的顺风顺水之时,华为和中兴为首的中国品牌却迟迟无法进入到美国市场,“国家安全”成为了挡在华为中兴们面前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政治壁垒。

  “棱镜门”机遇

[NextPage]  正当美国大肆渲染中国军方对美国的网络黑客攻击之时,一场“棱镜泄密门”让美国政府的一切“正义”宣扬戛然而止:斯诺登爆料显示美国政府对互联网进行了全方位的秘密监视,让美国极力宣扬的所谓的互联网自由成为笑谈,真正体现了美国版“互联网无隐私”。

  对中国而言,微软和思科两大公司的卷入尤为值得警惕,而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则更加直接证明了中国互联网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除了关注香港将如何处理斯诺登所蕴含的“大国博弈”内涵之外,如何“收拾”思科们则能更加直接表明中国政府在对待国家安全上的态度。而这对于国内的信息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

  传统上,中国很少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设立贸易壁垒,这一点在思科、微软、IBM在中国市场的高歌猛进就可以看出,即使思科路由器在中国屡屡爆出问题,也没有使用这一美国式“潜规则”,但不意味着中国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在各种质疑声中,思科在华的第二大客户中国联通,已经开始更换思科网络设备,2012年10月,中国联通宣布China169骨干网江苏无锡节点核心集群路由器已搬迁完成,思科设备遭弃用。而且中国联通还称,不排除有其他省级公司继续弃用思科产品。当时,这被解读为中国对美国对中国华为中兴等公司的歧视所做出的反击。

  现在,思科与美国政府的“深度”合作被曝光,中国政府需要用最快的速度以“安全”的名义确立核心领域,如通信、金融、政府、军警等,对这些领域所应用的美国设备进行统计和调查;接下来,对核心领域的设备进行安全认证,设立安全壁垒,并对计划进入这些领域的国际供应商资质进行“听证”,且严格控制单个国家、单一供应商的市场份额。

  而对华为、中兴、联想、浪潮、曙光等中国公司而言,“棱镜泄密门”更是一个反击“霸道”思科们的良机,需要借此良机展开公众公关、公共公关,大力宣传信息安全意识,增加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印象分”,为未来抢占国内从通信核心到大型数据计算领域的设备升级、更新、更换积累信任,从而完成在国内对跨国巨头的反击。

  扛起自主大旗

  思科在“棱镜门”前栽的跟头,给了国内企业扛起“我国自主大旗”的机会。近几年的发展数据表明,华为的核心产品全面超越思科,成为国内通信产业的领头人。

  “在路由器、交换机这些电信网络传输核心设备领域,我们追赶了17年。”华为固定网络业务部总裁查钧说,“2004年,华为发布的10G路由器比思科落后了4年;之后华为加快创新步伐,不断缩短与思科的技术差距,40G路由器时间差距缩短到2年;直到2010年,华为发布的100G路由器与思科追平;到了2012年,华为开启400G路由器时代,从此处于领跑位置——这将成为历史的分水岭。”400G意味着什么?查钧解释说,意味着在电信骨干网的建设中,同一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更大,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

  由于起步早,思科在全球数据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仍居第一。但在新增领域,华为优势明显。2012年9月19日,华为全球首发了400G路由线卡实物。迫于压力,思科于9个月后才仓促宣布其CRS-X产品将于2013年底支持400G传输能力。而这时,华为的400G核心路由器已经在全球开始商用部署,为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做好了充分准备。

  如今,华为的400G核心路由器已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泰国等地商用部署,年底前将在全球至少20多个局点交付使用,成为该领域唯一可以规模交付使用的供应商。

  而除了华为,另一个被思科视为强敌的本土企业——中兴通讯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从棱镜门之后,国家信息安全将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涉及到安全的诸多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小型机、视频会议系统、传输设备等都将被快速地推进国产化,这是中兴通讯的一个契机。

  资料显示,中兴通讯的产品涵盖无线、核心网、接入、承载、业务、终端、云计算、服务等领域,这当中也包含了思科擅长的路由器、交换机等。而实际上,中兴通讯也有承建记录。

    物联网具备互联网的特性
  
  物联网是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后,奥巴马政府将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之一。在中国则是温家宝于2009年8月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物联网提出了看法和要求后,将物联网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报告,从而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智库认为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所以物联网具备互联网的特点,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对物联网发展有可借鉴之处。
  
  互联网是眼球经济
  
  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互联网经济的出现。互联网经济也叫“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是指实现注意力这种有限的主观资源与信息这种相对无限的客观资源的最佳配置的过程。是MichaelH.Goldhaber在1997年在《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提到“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物联网智库认为,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物联网智库觉得,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在网络时代,注意力之所以重要,是由于注意力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也可以使网络商获得巨大利益,注意力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这就是注意力的商品化。
  
  入口是互联网眼球经济的必争之地
  
  如何获得注意力,如何吸引眼球?互联网的入口是关键。据物联网智库统计,在互联网发展中,经历了以下的入口之争:
  
  1、终端之争:电脑、手机和电视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人们上网的终端越来越多元化。传统的电脑开始提供网络电视和网络电话,侵入了电信的领域;互联网电视的出现使得电脑的互联网终端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移动上网资费的下调则使得移动互联网和电脑互联网开始融合,电脑作为网络终端的霸主地位受到了空前的威胁。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苹果,Google等巨头纷纷进入手机,以及手机操作系统领域;国内的有互联网背景企业如小米,360也进入手机以及手机操作系统领域;除了手机的利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2、客户端之争:即时通讯PK浏览器
  
  在即时通讯领域,有腾讯QQ,微软的WindowsLiveMessenger(MSN),Skype,Google的Gtalk,阿里旺旺,飞信等。以及最新的米聊,微信,YY等。各互联网厂商也纷纷推出浏览器,Opera,Chrome,safari,搜狗,360浏览器等。为了吸引用户,各家还在推输入法QQ输入法、Google输入法等等。
  
  3、综合门户之争:搜索引擎、网址导航和门户矩阵
  
  传统门户,搜索引擎,网址导航,门户矩阵
  
  4、专业门户之争:视频、购物和分类信息
  
  5、移动APP之争等
  
  接下来的几周,物联网智库将依次介绍互联网的几种入口之争,借此我们可以一窥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入口是物联网企业的必争之地,物联网智库还将论述物联网未来的几种潜在的入口之争。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