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正在积极规划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其中涉及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感知医疗、感知家居等八个方面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8月30日消息,并不是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能快速投入应用,比如说IPv6,早在1992年6月,人们就已经认识到IPV4的32比特的IP地址空间将无法满足迅速膨胀的因特网规模,于是IETF提出要制订下一代的Ipng,最后正式定名为IPV6,所以说,IPv6从出现至今已经有差不多十个年头,但由于当时IPv4尚能应付,它并没受到广泛关注,而到了2011年初,最后几组IPv4地址分配完毕,IPv6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并且从IPv4向IPv6过渡也成为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所以,无论现在企业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IPv6时代已然来临。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已经建成校园网络环境,在网络硬件基础设施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且不断成为现实。
8月29日消息,作为央企主管部门,国务院国资委很少直接介入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但在近日召开的一个央企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高层领导亲自督战,并一声令下:“建立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系统”。新浪科技也由此目睹了由国资委牵头的数十家央企联合布局物联网的局面首次形成。
为什么会有云计算?实际上云计算的产生不是一个自然发展的结果,正是由于我们的数据增长太惊人了,过去这些年里,数据的增长规律是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数据加在一起,再过18个月就会翻一倍,也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西格玛加在一起的,包括家里的废报纸的数据,磁盘上、光盘上的数据,古代岩洞里的壁画和图书馆的信息,这么多信息加在一起再过18个月会double一次,这个成长的速度非常惊人,我们称为数据爆炸,爆炸的结果使你没有办法处理这么多数据,因为每次增加出来的数据,你必须要把它存起来,必须要有能力处理它,所以它对你的春出和处理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近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推进物联网快速有序发展》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理性、冷静的产业政策模型正在形成。另外,发改委近日也圈定了物联网重点应用方向。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在经历了前期的喧嚣和一哄而上之后,我国物联网发展正拨云见日。
云计算被称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是未来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自从云计算的概念被提出来开始,它就一直为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美好的憧憬。一时间,关于云计算的宣传铺天盖地,云计算的热度无以复加,云时代铺面而来。然而,关于云计算是否只是炒作的辩论也从未休止过,甚至国内信息化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表态说云计算是空谈、纯属炒作。当是时,各种声音盛嚣尘上,芸芸众生云里雾里,人云亦云。
模增长迅猛。根据运营商公布的数据,1-6月,中国电信净增宽带用户661万户,其中6月份净增宽带用户123万户,总宽带用户数上升至7009万户。上半年中国联通净增宽带用户509.8万户,其中,6月份宽带用户增长105.8万户。宽带用户累计已达到5232.2万户。
【流媒体网】8月23日消息, 光网城市是中国电信2011年投资的重头戏,而且作为原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在FTTH的规模建设及推广方面花了大力气,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电信在FTTH建设方面大肆跑马圈地,将有利于在未来的宽带速率竞争中占据优势,亦可有效抵御三网融合后广电运营商对其冲击。然而中国电信在向光网城市大跃进的同时,也埋下了较多的隐患。
备受关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工信部科技司有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进入专家论证阶段,预计9月份召开部长办公会,最快将于当月出台。
从当前国内政府政策规划和整个产业链的动作来看,物联网仍然是整个社会的聚焦点。近年来,中国电信在这一领域保持着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并试图通过推动示范工程探索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
物联网在中国之发展可谓快矣,然而正由于其乃新生事物,在自上而下的“激情”推动下,不免乱象纷呈,纵有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埋头实战、屡获战果,也已造福不少百姓,但仍频传“泡沫”之说。
7月底刚刚发布的《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中指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目前已基本形成。报告认为,我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上游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而下游的应用也已广泛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个日渐成熟的新兴市场中寻找商机。
近日,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下达2011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计划的通知》(工信部科〔2011〕353号),由市经信委、市财政局联合组织推荐的8个物联网项目获得2011年国家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1400万元。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已经建成校园网络环境,在网络硬件基础设施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技术,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且不断成为现实。
运 营 商: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 央视国际 | 国际广播电台 | 上海文广 | 百视通 | 上海电信 | 广东电信 | 江西电信 | 未来电视
合作媒体: 中国信息产业网 | 凤凰网科技 | 腾讯科技 | 新浪科技 | IT168-网络通信频道 | 搜狐IT | 欢视网 | 网易科技 | hc360慧聪网广电 | 通信产业网 | 移动Labs | 和讯IT | 飞象网 | 中广互联 | 赛迪IT资讯 | 比特互联网 | 运营与增值 | 中国投影网 | 网络通信中国 | CTI论坛 | 凤凰网宽频 | 融合网 | 数字电视中文网 | 媒介匣 | 高清范 | 奇珀市场 | 当贝市场
合作伙伴: 国际互联网协会 | 格视智库 | ChinaVenture投资中国 | 诺达咨询| 移动通信网 | 自由的天空公益助学 | 艺外 | 电视之家 | 勾正数据 | 4K花园